大厂宕机是“新基建”的压力测试
11月29日,滴滴在小程序发布道歉声明,并表示补偿全用户10元优惠券。而这已经是自27日夜间发生系统故障后,滴滴的第四封道歉信。
因事关出行,影响人数多、波及范围广、维持的时间长,这次故障让大众体感极强。
360创始人周鸿祎做了一次预言家。半个多月前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,周鸿祎刚刚提到,互联网是一个整体,任何一个人都联在网上,一旦遭到攻击,老百姓的生活肯定会受到巨大影响。
数字经济时代,人们越来越依赖“代码”:那些活跃在手机里的App,几乎涵盖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,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“新基建”。
作为数百万App的载体,互联网以及移动网络也不再是一个单纯的“冲浪工具”,它正成为一种新型的基础设施,融入数字化的经济每一处毛细血管。
人们常说,只要是人编写的程序都会有漏洞,在技术层面苛求完美并不现实。从半个月前的阿里云,到现在的网约车,技术故障离每个人的生活越来越近。
但也正是理论上没办法避免的“Bug”,恰恰对企业和平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——如何用更系统的方法,将风险的可能降至最低?这既涉及到安全方面实打实的研发和投入,亦涉及到应急系统的建立和完善。
开“猿”节流,降本增“笑”,是句玩笑也是个提醒。无论企业选择什么样的发展策略,安全基础必须夯实,运营安全必须有保障。
在互联网时代,大厂宕机是嵌入全社会的压力测试,对于满足生活工作基本诉求的“新基建”,我们没办法确保其万无一失,但无论如何要将风险降到最低。
那些由故障引发的措手不及、资源挤兑和秩序混乱,都是这场压力测试中暴露出的风险,公共服务如何储备方案B,每个人要有备无患。
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便利、高效和经济稳步的增长,人们在享受这些红利的时候,是不是已经产生了过度依赖的心理,从而忽视了包括应急在内的安全系统的整体建设?
安全领域有个概念叫“安全冗余”,即对可能的风险作出制度性防御,用多重防备增加系统的可靠性。
现代社会的安全感,应该从意外的不安中累积。智能时代的新基建包含智慧建设和安全建设的双螺旋。
安全冗余从来不冗余。某一些程度上说,它考验的并不是风险来临那一刻的应急反应,而是过去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谨慎积累,在关键时刻不会束手无策。